學員登入申請輔導服務
首頁
關於本中心
中心簡介中心緣起中心面貌服務提供專業團隊信念和專業操守傳媒報導開放時間
佛法心靈輔導服務
何謂佛法心靈輔導輔導特色服務對象查詢及登記服務佛陀當社工佛學離苦錦囊受助者感言
心靈健康工作坊及專業培訓課程
工作坊一覽自在安心系列正念慈心系列專業導心系列社福調心系列社區接心系列義工修心系列惡劣天氣下活動安排
社區心靈關顧服務
服務緣起及目標義工培訓醫院服務長者服務更生及院護服務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服務其他社區服務公眾教育
公益項目
慈心計劃李嘉誠基金會資助項目及機構
出版及影音資源
出版影片
網上學習平台
聯絡我們
私隱政策聲明服務條款版權及知識產權
免責聲明網站地圖
© 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私隱政策聲明服務條款版權及知識產權免責聲明網站地圖
© 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繁EN

中心緣起

回應社會需要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壓力巨大,精神經常處於緊張的狀態,一旦遇到感情、就業、經濟、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往往無所適從,未能即時處理危機,舒減壓力。若他們的焦慮和困擾持續,可能會患上抑鬱症等情緒病,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釀成自殺,或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慘劇。根據醫院管理局2015年推算統計,本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患者的數字不斷上升,高出全球三倍,世界衛生組織更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疾病排行榜的第二位,反映情況不容忽視,社會對優質的心理輔導服務有著急切又長遠的需要。

契合輔導趨勢

近年,很多西方的心理輔導研究發現:「宗教及靈性」對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幫助。宗教及靈性讓人了解生命的意義,保持內在的平和喜悅,促進心靈成長。心理學家弗蘭克爾(Viktor E.Frankl )更指出尋找到生命意義,乃在逆境中求生的力量泉源。因此,不少輔導治療都嘗試引入宗教及靈性的元素,去增強療效。

在香港,佛教乃六大宗教之一,信徒逾100萬人。而很多非佛教徒對佛教的價值觀念,如「活在當下」、「放下執著」等,都很認同和接受,甚至推崇備至。因此,我們推出結合佛法的心理輔導服務,實在具備天時地利的因緣,契合趨勢。

提供欠缺服務

香港現有的輔導服務,種類繁多。佛法心靈輔導是香港首創的輔導模式,佛法以教人離苦得樂為核心,是一個以修心,培養智慧,令人得到安心的法門。我們的理念就是透過佛法輔導,幫助求助者培養自知之明,學到修心、明心,繼而能把佛法的智慧活用於生活之中,脫離苦惱,重獲心安自在。

首頁 > 關於本中心 > 中心緣起